服务项目 |
标书制作 |
面向地区 |
与北京大学谈判合作开展学历制远程教育,后此项目被北大方正集团中途抢走。北大方正投资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RMB,并海外融资1000万美元,开展北京大学全部课程的远程学历教育。此次挫折之后,2002年上半年,双威网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达成协议,建立合资企业,共同开展远程大学学历教育。
2、双威启迪远程教育咨询有限公司
双威启迪的前身是启迪远程培训中心,是微软的技术培训中心(CTEC),长期与中国电信合作,提供IT远程培训。中国电信拆分后,双威网络注资控股,组建双威启迪,建立“卫星宽频互动教育平台”,开展卫星网远程培训服务,该业务主要有两种类型:
一、远程IT技术培训:
双威启迪高薪邀请国内好的IT讲师,讲授微软、SUN等IT培训认证课程,并将其制作成高水平的课件,通过卫星网发送。
各个城市的培训中心的大问题,是当地的师资水平较低,通过加盟双威启迪远程培训中心,可以接受双威启迪的课程,为本地用户提供高师资水平的培训课程。
加盟费为5万元RMB,以后年费为2万/年。从2002年4月到现在,双威启迪在全国各个城市已经有50家加盟远程培训中心,加盟费收入为300万元RMB。
显然,不是所有企业都重视培训,也不是所有类型的企业都需要培训。因此,“企业课堂”服务的客户群体是谁呢?销售肯定不能盲目出击,遍地铺开,而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。
什么样的企业会需求“企业课堂”培训?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:
1、重视人才:重视人才,强调“以人为本”的企业,一般有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,其中包括规范的培训制度,每年有规范的培训计划,有培训预算。典型是外资企业。
2、快速发展、竞争激烈的行业:发展速度快的行业,适用人才往往存在较大的缺口,当市场上无法招聘到足够人才资源的时候,只能加强内部培训,因此企业相当重视培训,同时有比较充足的培训预算。典型是金融、保险、证券等行业企业。
3、知识型的企业:现在的社会,知识更新非常快,知识型的企业,强调建立学习型的组织,注重员工的培训和知识更新,典型是IT企业、电信企业。
4、有一定规模的集团企业:集团型企业往往下属有多家公司,更注重企业整体形象、企业文化的建设,管理比较制度化,有培训计划和培训预算。典型是海尔。
5、资金充足:资金充足是一个必要条件,而非充分条件,典型是房地产开发商。尤其是中写字楼的开发商。
那么什么样的企业不会购买呢?我们认为:A、企业人数少于100人的国营企业、民营企业、外资企业,B、日本、韩国等亚洲外资企业,C、生产型的工厂,不会成为客户。这样的企业,在培训制度上不规范,并且一般没有培训预算,虽然可能做一些培训,但不足以形成对“企业课堂”的购买需求。
2、客户定位
根据以上分析,我们对“企业课堂”的可销售的客户群定位如下:
A.欧美外资企业:
欧美外资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管理,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。一些较大的外企,公司规定每年至少提供员工40小时的正规培训,非正式培训的机会也很多。通过使用卫星网企业培训系统,可以取代一些基础性的面授培训,同时节约很多成本。
因此,规模较大、人数较多的欧美外资企业,是一类销售对象。
北京的大中型外资企业至少有200家以上,如果延伸到全国,至少能有3000家以上。
集团型的企业,其特点是一个集团牌子下面有十几家乃至几十家企业,甚至一些集团有一座自己的办公楼。集团型企业的培训工作一般都比较难组织,总部的人力资源部希望支持子公司的工作,组织一些培训,但培训预算有限,而各个子公司培训需求又众口难调,培训这个就不能培训那个,往往造成一些内部矛盾。
使用卫星网企业培训系统,可以在有限的费用下,获得200个小时的培训,基本涵盖了企业基础类培训的主要方面,能够解决集团总部人力资源部的问题。
因此,集团型的企业,、行业性机构,是一类销售对象。
北京的集团型企业至少有1000家,如果业务能够延伸到全国,潜在客户的数量能够超过10000家,市场是比较大的。
C.写字楼开发商:
目前,北京中写字楼的竞争非常激烈,但同质化也非常明显,竞争点一方面集中于租金价格,另一方面是楼宇智能化系统,主要卖点是提供宽带接入。而让写字楼为租户提供企业培训服务,原来是根本想也不敢想的事情。但是,有了卫星网企业培训系统,这件事就变得可行了。
在国内度低、用户认可度较低也是正常的。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件好事,如果用户都已经认可卫星网企业培训,那么我们进入这个市场就已经晚了。
解决办法,一方面对用户要强调其技术和应用的性,让用户认可这是一种技术,帮助用户树立卫星网企业培训的概念,赢得用户的信任;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双威启迪的资源,特别是新浪网的度和媒体影响,推动双威启迪加强宣传力度,建立社会舆论对卫星网企业培训的概念。
B、双威启迪自身运营和管理的问题。
双威启迪本身也可能存在管理方面的问题,造成服务质量不好,从而导致客户投诉和退货等现象。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解决:
1、加强和双威启迪公司的沟通,及时把客户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他们;
2、成为南方电信“卫星培训城”,和北大商学网的“远程MBA培训课程”的代理。南方电信“卫星培训城”的服务,与双威启迪的“菜单式培训课程”比较相似,但没有基础培训包服务,目前与双威启迪还没有形成直接的竞争。但长期来看,南方电信“卫星培训城”、北大商学网的远程培训如果上下延伸,三家就会形成直接竞争关系。今后与这两家的合作也是必然的。将来哪家的市场推动力度大,哪家的资源支持多,那么业务就朝哪家倾斜。
地面宽带接入大战已近乎残酷的贴身肉搏战。肉搏也没用,依然是赚钱的少、赔本的多。高挂在天上的卫星在这时候来凑宽带接入的热闹,是福是祸?
1998年底,互联网接入市场暗流涌动。日后靠接入发了家致了富的263在这时候进入了接入市场。
有人想进来,有人想出去,每个圈子都是永远的围城。
曾任China Online总裁的吕瑞峰就想做点别的。China Online是国内早一批接入服务提供商,然而做了好几年也没有盼到好光景。曾经的竞争对手一个个倒下,难道国内的接入市场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?面对此情此景,吕瑞峰想后撤了。然而,吕瑞峰终也没有能够出去,不是不能,而是不愿意。他在接入市场的战斗生涯得以延续,但与以前却有了天壤之别——从窄带换成了宽带,从地面飞到了天空。
看上卫星宽带
1998年底的接入市场其实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瓶颈。商人都喜欢找瓶颈。商业上的瓶颈有两个含义:一是利润大化,二是排他性或者市场壁垒。也就是说,这样的市场它的准入条件比较高,但是一旦拥有这个准入条件,就意味着难得的市场机会。但是,与263创始人仍然延续地面窄带接入的想法颇为不同,吕瑞峰想到的是宽带。1998年底的宽带远没有眼下这么被大家熟悉,能看到的具有宽带特征通讯方式就是通过卫星链路。巧的是,那时候中国电信联合了其他几家企业,准备投资卫星行业,他们也看到了卫星的宽带特征,感觉到这将在日后成为网络通讯的一个重要途径。吕瑞峰和投资人一拍即合,自此走上卫星宽带征途。这就是从事卫星宽带业务的双威网络通讯有限公司成立的渊源,吕瑞峰是该公司总裁。